食管外科电子杂志
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(CJFD)
主管/主办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/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国内刊号:CN:11-9333/R
国际刊号:ISSN:2095-5324
期刊信息

中文名称:食管外科电子杂志

刊物语言:中文

刊物规格:A4

主管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
主办单位: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

创刊时间:2013

出版周期:季刊

国内刊号:11-9333/R

国际刊号:2095-5324

邮发代号:

刊物定价:180.00元/年

出版地:北京

首页>查看文章

卫生正高副高职称评审一次过,我的总结写法+3个超实用建议

时间:2025-10-11 10:15:59

卫生正高、副高职称评审一次性顺利通过,关于总结的撰写,我是这样思考的,并且有3个建议要分享!


刚拿到正高证书的那天,科室里的年轻大夫们纷纷围过来询问经验。他们中有人说自己去年评副高时,就栽在了总结这一环节上,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,结果全是“流水账”,评委只是匆匆扫了两眼,就放到一边了。


其实,我前几年评副高的时候也踩过类似的坑。后来,我慢慢琢磨出了其中的门道,今年评正高时,干脆一次性就通过了。


今天,我就不藏着掖着了,把总结里最关键的3个诀窍分享给大家,这可都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真东西。


第一招:别光陈述“做了什么”,而要说明“解决了什么问题”


以前,我写总结时也喜欢罗列清单:“管理了多少张病床、完成了多少台手术、撰写了几篇论文”,现在回头看看,那些全是废话。评委一天要看几十份材料,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细数你干了多少活儿?后来,我改变了写法,每段内容都先摆出“痛点”,然后再讲述我是如何解决的。


就拿去年我牵头的那个慢性病管理项目来说吧,原先我写的是“完成了XX慢性病管理项目,覆盖了200名患者”,这样的表述干巴巴的。后来,我改成:“我们科室之前在管理慢性病时总是出现问题,患者经常忘记吃药,复诊率只有40%,家属也跟着着急。我琢磨出了一个‘线上提醒+社区随访’的方法,对200名患者进行了大半年的跟进,复诊率直接提升到了85%,还节省了不少急诊抢救的时间和精力”。你看,这样一写,就不是单纯说我干了什么,而是说明我解决了什么麻烦,评委一眼就能看出这项工作的价值。


第二招:成果不要只是报数,要阐述清楚“有什么用”


很多人写成果时就像报菜名一样:“发表了3篇论文,其中1篇是SCI;参与了2个省课题”。但是,这些论文到底解决了临床上的什么难题?课题成果有没有得到应用?


如果不把这些说清楚,成果再多也是白搭。评正高时,我特意改变了表述方式,效果立竿见影。


比如那篇关于老年肺炎治疗的论文,我没有只说“发表于XX期刊”,而是加了一句:“之前咱们科室在治疗老年肺炎时,总是把握不好抗生素的用量,要么效果不佳,要么副作用大。我这篇论文就是总结了50个病例的用药经验,现在科室里的新人都按照这个思路来,副作用发生率降低了近一半”。还有一个省课题,我补了一句:“研究出的快速筛查法,现在基层医院都在使用,比以前节省了2个小时,老百姓不用来回奔波了”。你得让评委知道,你的这些成果不是摆在那里看的,而是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。


第三招:别光吹嘘自己,要提及“带了多少人”


评副高时可能主要看你个人的本事够不够,但评正高时,评委就特别看重你能不能带队伍、撑得起学科。我之前写总结时只说自己有多厉害,后来加了一块关于“团队的事”的内容,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。


我在总结里加了一段:“这两年我带了3个年轻大夫,手把手教他们做内镜手术,现在有两个已经能够独立上手了,还有一个还拿了市级青年医师奖。我还把自己这些年的病例整理成了手册,现在科室里的新人入职都照着学,少走了不少弯路”。其实不用写得多宏大,哪怕是带教新人、制定科室流程这种小事,都能说明你不是单打独斗的“兵”,而是能够扛起事情的“头”。


最后说句实在话,写总结时千万别瞎编,所有的话都得有依据,病例能够查到、成果能够对上,不然反而会砸了自己的招牌。我去年就是按照这三招来修改总结的,答辩时评委没问几句就点头了,说“看得出来是真干活的人”。


要是你正为写总结而发愁,不如照着这几点来捋一捋:你解决了什么问题?成果真的能用上吗?你为团队做了什么?把这三样说透,比写满二十页都管用。祝大家都能顺顺利利拿到证书,咱们临床一线的,靠实力说话才是最硬气的!